top of page
浴佛是在洗滌我們的塵垢,讓自性顯發,同證如來的清淨法身;
浴佛是在洗滌我們的塵垢,讓自性顯發,同證如來的清淨法身;
浴佛是在洗滌我們的塵垢,讓自性顯發,同證如來的清淨法身;
浴佛不僅是洗浴太子聖像,而是像徵洗滌我們內在身心的濁染,讓我們身口意能得到潔淨、輕安,使我們獲得無上功德。

不一樣的活法
堪布 松柏仁波切
佛教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文化,因為其中包含哲學、天文、地理、科學等豐富的學科知識。不僅如此,佛教也有自己的人生觀、價值觀與世界觀。此處要介紹的,就是佛教的基本哲學。
佛陀一生當中轉過三次法輪。第一次轉法輪的內容比較基礎,通俗易懂,大部分是講怎麼樣做人的道理,勸人斷惡行善等小乘佛法。佛陀又在印度的靈鷲山上轉了第二次法輪,其重點就是般若。般若是梵文音譯,也叫般若波羅蜜多,中文叫做智慧度。 “度”也即從此岸到達彼岸。
每一個眾生都有智慧,但因為沒有接受過深層次的訓練,所以我們的智慧還不夠深廣。智慧度,就是訓練、培養我們的智慧,使其達到至高無上的巔峰—成佛。以門外漢的眼光來看,這個過程顯得比較神秘,有一些宗教色彩,但真正深入其中,就知道這種心靈訓練是非常實在的過程。大家比較熟悉的《心經》、《金剛經》以及禪宗所講的很多內容,都屬於第二轉法輪。第二轉法輪的內容,相當於我們的中學課程。
第三轉法輪所詮釋的,是大乘佛教的博大精神和光明如來藏,屬於比較高級的課程。佛陀在即將示現圓寂的時候,傳了密法。顯宗第三轉法輪的主要內容和密法,相當於我們的大學課程。
在現今的社會當中,吸收佛教文化裏面的一些方法和答案,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,緩和我們內心當中的壓力和煩惱,就顯得勢在必行了。當然,如果我們一直都徘徊在佛教門外,以旁觀者的姿態去分析、判斷佛教,效果不會太好。我們需要進到佛教門內去看一看,近距離去接觸佛教,相信一定能找得到滿意的答案。
bottom of page